2017-11-27 | 顶尖名校毕业/硅谷创业精英发问:如果我没资格留在美国,谁会有呢?

新闻 0 回答

顶尖名校毕业/硅谷创业精英发问:如果我没资格留在美国,谁会有呢?

2017-11-27

 

​​​上周美国感恩节当天,《纽约时报》的“观点与评论”版面刊登了一篇来自中国留学生Frida Yu的投稿,这篇题为《有人优秀得可以符合H-1B签证的申请资格吗?》(Is Anyone Good Enough for an H-1B Visa?)篇幅不长的文章刊登后,在刚刚过去的美国小长假里发酵了一阵。

 

 

残酷的现实:

漂亮的履历、国际顶尖大学毕业,得不到一张H-1B

 

Frida Yu在这篇文章里,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今年申请H-1B的遭遇。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Frida Yu曾经先后在中国和英国牛津大学取得法学学位,并曾在香港一家顶级国际律所担任律师,三年前她辞去了工作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MBA。毕业后她留在硅谷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公司在今年4月为她申请了H-1B工作签证,当时她很幸运地抽中了H-1B名额,和所有外国留学生一样,她明白这一张签证对她未来在美国的事业有多重要。

7月底Frida Yu的申请被移民局要求递交补充材料RFE,9月底她再次被RFE,最后在她欢欣鼓舞地庆祝自己中签的半年后,10月11日她被通知这份H-1B申请被拒绝了。原本以为至少未来三年还能在美国开拓事业,现在却变成了她只有60天的时间准备离开美国,在她撰写这篇文章时还有17天的时间。

 

用众人挤过独木桥来形容H-1B抽签并不夸张,虽然2017年申请H-1B的人数比往年有所回落,但超过19万份申请竞争8万多个名额还是弄得每个人都非常紧张。

 

Frida Yu在文章里写道:

过去一旦在抽签中被抽中,申请人的H-1B签证申请就将被移民官员接受是十拿九稳的。在2016年,这种概率大约是87%;但今年川普签发行政令要求对H-1B进行改革,而DHS和司法部也要求对高技能申请人增强审查措施。根据移民局官方统计数据,RFE的发出率比去年增长了44%。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最终把Frida Yu挡在今年H-1B大门外的原因是“专业职业”(specialty occupation),这个今年无数申请人都遇到的同样问题。“专业职业”要求的是申请的这份工作必须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才能胜任的工作。

Frida Yu的公司从事的行业是高科技产业,她自己的工作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她请到业内的权威人士、资深创投人,甚至还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自己撰写推荐信,但这些大咖的加持并未对她的申请起到积极作用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文章的最后,Frida Yu提出了萦绕在她心头久久不能回答的问题:如果我不够资格留在美国,那么谁会有呢?

 

 

 

精英人才的困惑:

为什么一个声称要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政府会急于摆脱优质移民?

 

正如Frida Yu文章里所描述的,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很多外国留学生,美国名校毕业、工作能力优秀、获得了美国名企的工作offer,但都先后败给了H-1B的抽签或审批制度上。作者在文章最后的发出的疑问也正是今年很多优秀外国人才的困惑。

众多和Frida Yu一样沮丧、失去了工作身份无法继续留在美国的感到不解,美国当前这股贯穿上下的反移民情绪让这个国家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外国人才,这些人才本来应该可以助力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更具实力,相反当下的移民政策却忙不迭地将这些人赶出美国大门。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图来源于ny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声称要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政府会急于摆脱我们。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梦想,而美国失去了我们所带来的价值。

 

 

发表评论:

什么时候可以就事论事好好说话?

 

不计算这篇文章在其他社交媒体上的转载、讨论,文章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收集了827份读者的评论,不出意料地评论阵营被划分成了两排:理解赞成派和打击反对派。

理解赞成派中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他们深知得到一份H-1B的不易和外国留学生为了留在美国所付出的艰辛代价;也有很多美国民众,他们在自己的评论里探讨了美国当下的移民政策趋势和影响。

但更有意思的应该是反对派的声音。

image

​这个名为BobMeinetz的评论代表了主流反对派的意见,看似平和的语言中却各种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恶语中伤:

美国人可以和外国移民一样优秀 (Frida Yu的文章中丝毫没有表达出任何“美国人不够优秀”的情绪或信息);

使用H-1B外国移民的薪水仅仅是美国人的一半 (典型的一棒子打死一片的狭隘观点);

在美国赚钱再把钱送回中国去消费,对美国经济并无益处 (外国人难道只在美国赚钱,平时都是回母国去消费的吗?不用吃穿住行不花钱吗?Frida Yu这样高新人才每年需要向美国政府交纳的各种税款有可能比说出这种无知论调的评论人一年的税前收入还要多!这样算下来到底谁对美国的经济贡献更多呢?)

最后还不忘嘲讽一下中国现存的各种问题...

 

出现不理解和反对的声音很正常,早在两三年前很多美国人对H-1B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正是随着几起类似迪士尼使用外国廉价劳力取代美国本土员工案件被广泛报道后,加上川普从竞选时就开始重点拿H-1B说事,美国人对H-1B工作签证的事情开始逐渐了解。

以往在H-1B的使用过程中的确存在很多漏洞和不公平的问题,不仅是美国政府,很多H-1B的利益相关者这几年都在倡导能够进行积极的H-1B改革。

 

 

但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对Frida Yu本人的恶语相加。

《纽约时报》中文网把这篇文章的中文题目定为文章最后作者的提问《如果我没资格留在美国,谁会有呢?》,于是立即有人可能连文章都没有读完就开始断章取义地攻击作者,“比你有资格的人多了去了”这样的风凉话比比皆是。

工作签证未能生效,对作者的个人生活当然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讲述她个人的遭遇,文章里包括作者对美国移民政策现状的思考与提问,一篇好好地文章在有的人眼里竟成为作者自我吹嘘的产物。

有人更是揪住了文章里Frida Yu讲述“自己母亲生病却不让她在未解决签证问题之前回国照顾”的经历大做文章。中国的父母哪个不是永远把孩子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害怕孩子耽误学习、耽误工作向孩子隐瞒病情、不让其回国照顾,这样的事情我们听了太多、见了太多,甚至还有人亲身经历。

有的人不能理解作者的痛苦,反而又脱离上下文语境站到了道德的制高点把它列为作者不孝的罪证,接着再东拉西扯地说道“有的人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人家美国都不要你了还赖在那里”……

就像任何一篇社会热点话题报道的评论区一样,这种低水平的评论充斥在评论区内,我们还要花费多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更多理性的声音?这些人还需要多久才能就事论事地好好说话?


如果梳理2017年美国移民届发生的大事件,H-1B绝对是排名前三的热门话题,围绕着今年H-1B的审理、H-1B改革的话题太多太多。

Frida Yu的具体申请材料、与移民局交流的具体文件我们并没有看到,无法过多地从细节上来分析她的申请。

但从已经掌握的一些信息来看,大家必须知道移民局本身对startup创业公司的申请就会严格一些,移民局会格外关注公司本身的实力和资金状况,审核人员会更关注审批通过后这家公司是否有实力为这位外籍员工支付高额薪水,而这个部分是和业内大咖、推荐信都没有关系的。另外,如果按照作者LinkedIn上信息显示的她是这家公司的co-founder,公司为雇主成功申请H-1B工作签证的难度就更大了。

移民局往年87%的审批率和今年多出来44%的RFE从数据上来看的确形成鲜明的反差,但客观上来讲H-1B标准并未做调整,只是对条款扣得更细更严苛,所以在当下美国社会有反移民风气的作用下,在相关申请时就更得做到自身过硬。

从程序上来说,如果Frida Yu认定自己移民局对自己这份H-1B的判定存在问题,可以提交上诉申请,上诉的赢面虽然不大,但小纽此前也报道过有人和移民局死磕多年甚至闹上法庭最终胜诉的案例。

希望Frida Yu能尽快走出H-1B申请给她事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


2018年的H-1B申请马上就要开始,上月底开始执行的H-1B延期审理新政也增大了办理工作签证延期的难度,从今年初陆续传出的各种H-1B改革提案有的也开始进入正常的政策审批环节。

除了日常关注小纽的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是你获取H-1B申请一手信息的最佳途径外,如果您对自己当前或者未来申请H-1B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小纽的免费热线电话800-685-6947进行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工作签证申请方案。

 

 

 

NYIS邮件订阅:小纽会定期挑选原创文章进行发送,如果你想订阅小纽精选文章,请点击这里。

(NYIS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NYIS保留版权及法律追诉权利。NYIS所有原创文章所发表的观点只属于信息共享,并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

©Copyright NYIS 2017

推荐律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平台
asknyis9

公众平台
newyork_is


 电话咨询请拨打

美国:+1-800-685-NYIS (6947)

中国:+86-400-685-NYIS (6947)


Legal Disclaimer
© Copyright NYIS   ALL RIGHTS RESERVED

F1签证 sitemap

...